溪湖簡介 石鵝的故鄉 地名由來

地名由來.gif (3014 bytes)

鄉鎮

地名由來

彰化縣 平埔族巴布薩族(Babuza)「半線」社原居地, 清雍正元年(西元一七二三年)設彰化縣 (包括今天台中、彰化、南投縣市區域), 因當時福建巡撫王紹蘭,在建縣碑記中, 有「保城保民『彰』聖天子丕昌海嶼之『化』」等句, 故稱彰化
伸港鄉 位居大肚溪出海口,民國39年(西元1950年) 從線西鄉分出「新」獨立為海「港」叫「新港鄉」, 因嘉義縣已有新港鄉,民國48年改名為「伸港」鄉。
線西鄉 彰化明鄭時代叫做「半線」, 位居平埔半線社之西的地區叫做線西。
鹿港鎮 荷蘭佔領台灣時期,平埔族與被統治的山區部份先住民, 用鹿作為稅目之一,當時台灣嘉南草原野鹿成群, 鹿皮、鹿角成為該港的出口大宗之一,故稱「鹿港」。
福興鄉 「福」建省泉州移民在此「興」建的村裝。
芳苑鄉 平埔族故居地,由於位居兩條溪流轉折處, 漢人稱之為「番仔彎」,清代記為「番挖街」,台灣光復後已近似音雅化為「芳苑」。
大城鄉 漢人入墾,為防範先住民攻擊, 以土石推砌成「大」型土壘猶如土「城」,故稱大城。
和美鎮 有二種說法,一為平埔族和美線社舊地,故稱和美。
另一種說法是:福建省漳州與泉州移民,
為爭水土爆發大規模械鬥,之後兩派以詔安橋為界,
橋東漳州人,橋西通鹿港的是泉州人, 祈求「和」平「美」滿,故舊稱「和美線」, 日據時期簡化為「和美」。
彰化市 平埔族「半線」社老家,清初設「半線堡」, 日據時期改稱彰化市。
芬園鄉 清光緒十年(西元1884年)中法戰爭港口封鎖, 鴉片停止進口,台灣本土開始自種鴉片, 本區為試種區之一,台語「薰」與「芬」同音, 鴉片煙(薰)園於是變成「芬園」。
員林鎮 河洛語鹿港腔「下」(Ue)林仔街聽成「員」林街, 古時樹林茂密,漢人開墾由西往東「下」去, 此地位居東側山丘「林」地,漢人在這「下」方 「林」區附近興建聚落,故清代稱下林街或員林街。
社頭鄉 在平埔族大武「社」「頭」前所建立的漢人聚落。
田中鎮 在施厝圳,與八堡圳灌溉水「田」區「中」間的聚落, 叫「田中央」,日據時期簡化為日本名字「田中」先生的田中。
二水鄉 位在「二分水圳」與「八堡圳」「二」條「水」 圳之間的聚落,叫做「二八水」,日據時期簡化為「二水」。
溪州鄉 濁水「溪」本流和支流之間的沙「洲」地的聚落區 原稱「溪洲」,但是這塊河流沖積地, 已形成大家可居住的陸地,故「溪洲」變成了「溪州」
竹塘鄉 建在蘆「竹」茂密區和大池「塘」附近的村落。
二林鎮 平埔族「二林」(Gilim)等社的故鄉。
埔鹽鄉 屬於早期海埔地之一,長有埔「鹽」草本植物的荒「埔」地。
秀水鄉 早期排水不良,海水倒灌經常形成「臭水」溪, 清初雅化為秀水。
花壇鄉 原叫「茄苳腳」台語(Ga Tang Kah), 日據時期日本人將「茄苳」樹,聽成日語「花」的漢字「音讀」 (Ka)「壇」(Dan),於是茄苳變成花壇。
大村鄉 清代叫燕霧「大」莊,日據時期改稱大村。
埔心鄉 在開墾「埔」地中「心」地帶的村莊。
溪湖鎮 在濁水「溪」舊河道及附近沙丘環繞的「湖」盆地帶 形成的聚落區,清代叫「溪湖厝」。
埤頭鄉 建在「莿仔『埤』圳」上方前「頭」的村落。
北斗鎮 平埔族東螺支族「寶斗」(Botau)社居住地,清道光二年(西元1822 年)把「寶斗」改成「北斗」
田尾鄉 在水「田」後方「尾」端形成的聚落, 原屬北斗轄區,光復後獨立為鄉。
永靖鄉 開墾初期,閩粵械鬥區,本地多為廣東客家,
清代彰化知縣,楊桂森命名為「永靖」,
祈望消弭械鬥「永」久平「靖」。
註: 本文轉自大村國小

* 本文僅供參考。 *
出處:情歸故鄉 時報出版社
作者:洪英聖

管理者 yang@mail.bdses.chc.edu.tw
04-8852034 04-8851294 彰化縣溪湖鎮514員鹿路一段538號